全国服务热线
时间: 2023-10-08 03:22:06 | 作者: 喷气纱布织机
2019年7月26日上午,《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发布,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业委员会孙红主委带领全体编写专家开启发布仪式。孙红主委对“共识”的编写和应用做了解读,为大家粗略地介绍了共识制定的背景和共识的形成过程。共识的形成经历了严格的循证过程和多次专家论证会,凝聚了编写专家们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
《共识》最重要的包含冲管和封管、敷料更换和导管固定、输液接头、导管拔除、教育培训、感染防控等内容。共识的发布对减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延长常规使用的寿命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开启了安全静疗的新篇章,为病人和静疗从业者的安全提供了双重保障。
护士是落实专家共识、实施临床操作的主体。维护静脉导管,保障患者疾病治疗生命线的畅通,护士责无旁贷!
每一根静脉导管都是保障疾病治疗的生命线,护士是落实共识的主体,作为静疗专科从业者,要将共识的内容不折不扣的落实和推广,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共识落地生根,真正成为临床护士的实践指导,充分的发挥为病人静疗安全保驾护航的作用。
主要有冲管与封管、敷料更换、导管固定、穿刺部位保护、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输液接头、导管拔除、教育培训、感染管理、并发症等主题。
敷料选择、导管固定方法、穿刺部位保护、关节固定、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输液接头、导管拔除、健康教育、感染管理、并发症。
在使用/维护导管之前,须得进行认真、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患者全身及穿刺局部状况、导管功能、治疗方案等,以保证患者导管留置期间的治疗需求及安全。
评估导管穿刺血管局部情况:评估穿刺局部皮肤完整性,上肢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臂围有没有变化,以判断是不是真的存在感染、血栓、外渗/渗出等并发症。
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以确定导管在静脉内,宜回抽PICC、CVC\PORT有无回血,确定导管是否通畅。
间断输液及每次输液(血)前,及治疗结束后,应回抽并冲洗导管,以评估导管功能,并将附着在管腔内的药液、血液冲入体内,降低堵管风险。
采用正压封管方式来进行封管,以减少血液反流入管腔,降低堵管、导管相关感染等风险。
冲管液宜使用一次性单剂量的生理盐水。特殊情况下需使用袋装生理盐水时,应保证有效消毒,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溶液,防止交叉感染,严格一人一用一弃。
输注药物与生理盐水不相容时,应先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再使用生理盐水。
外周静脉导管,宜使用生理盐水封管,尤其是对于凝血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及肝功能异常的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PICC/CVC可用0-10U/ml的肝素溶液封管。根据PORT导管的结构选择封管液的种类,可用100U/ml的肝素溶液封管。
导管冲管量以冲净导管及附加装置腔内药物为目的,原则上应为导管及附加装置内腔容积总和的2倍以上。
暂不使用的外周静脉导管,应间隔24h冲封管1次。间歇期的PICC,至少每周冲封管1次,治疗间歇期的PORT,一般4周冲封管1次。
应根据敷料的种类确定敷料及固定装置更换的频率。透明敷料至少每5-7d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及敷料出现卷边、松动,潮湿、污染、完整性受损时,应及时更换。
导管固定以不影响观察穿刺点和输液速度,且不会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压力性损伤及神经压迫,并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皮肤病变、过敏或禁忌使用医用胶粘剂的患者,可内用纱布敷料、保护穿刺点,管状纱网固定导管。
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宜随静脉留置针一同更换;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7d更换1次。
更换无针输液接头的频率不应过于频繁,一般5-7天更换一次(具体看产品说明书)。
中心静脉导管(包括PICC、CVC、PORT)应由接受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拔除。
导管维护人员应经过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应具备识别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的能力。详细的细节内容包括但不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