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沸腾了!“华燕牌”喷气涡流纺纱机首次占领国内市场:42年后中国终于有了国产涡流纺品牌!

发布时间: 2023-09-09 15:10:04 |   作者: 新闻中心

  原标题:国人沸腾了!“华燕牌”喷气涡流纺纱机首次占领国内市场:42年后,中国终于有了国产涡流纺品牌!

  1957年德国的哥茨莱德首先设计发明了涡流纺纱。1975年之后我国开始研究,天津设计制造了TW-4型TW-5型,上海研制出了WF-2型,各国现在对其研究进展不大,根本原因是对涡流纺纱的研究不够深入,也与适纺范围较窄有关。42年后的2017年,“华燕牌”喷气涡流纺纱机首次规模生产并占领市场占有率,这也是国内纺织行业首次使用国产喷气涡流纺纱设备。

  日前,航空工业华燕公司历经6年开发研制的大型纺纱设备——喷气涡流纺纱机成功赢得8台96锭销售合同,这是国内纺织行业首次使用国产喷气涡流纺纱设备,标志着中国喷气涡流纺纱核心技术已完全成熟。国人沸腾了!中国开始研究国产涡流纺42年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涡流纺品牌!

  是日本murata公司在喷气纺(MJS)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制的适合纺纯棉的纺纱设备(MVS)。从2013年12月起,中国工业和信息部规定的标准名称为喷气涡流纺。

  在涡流纺纱过程中,纤维的加捻借助气流完成。涡流纺纱纺纱器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取消了高速回转的机件,借助高速回转的气流对动纱条实现加捻。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家企业能批量生产涡流纺设备,一家是日本的村田公司,一家是瑞士的立达公司,这两家企业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顶级纺纱机械制造商。

  在上海举办的2017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上,村田机械携手京奕集团、震纶棉纺等多家下游企业组团亮相,迎来了无数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围观,好评不断,纱线展上刮起了一股“涡流纺”旋风。

  但是目前进口的涡流纺设备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价格非常昂贵。一台100头的涡流纺设备相当于350万人民币,这样的价格很多企业难以承受,所以中国的纺机企业慢慢的开始考虑,国内能否生产涡流纺设备。

  第二家企业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是陕西华燕科技。这是一家老牌的军工企业,具有很深厚的科技生产力量,长期以来,为我国的航空工业提供高精度的器材和专件,目前慢慢的开始小批量的生产涡流纺设备。

  2012-ITMA上海纺机展上,华方科技继紧密纺、落纱小车后隆重推出又一力作--HFW80涡流纺纱机。HFW80涡流纺纱机不仅有自动纺纱、自动生头、高品质的无结头打结器、自动清纱等新技术,并实现锥筒化满足了广大新老用户的多种需求。

  2014年陕西华燕承担的“HYF369喷气涡流纺纱机”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高勇对“HYF369喷气涡流纺纱机”项目给予高度评价:“最近两三年来,在纺机领域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鉴别判定项目不多。特别在素有纺机皇冠的自动络筒机、涡流纺、全自动转杯纺三大领域,我国还有很大差距。此次华燕研制的喷气涡流纺纱机将打破国外对涡流纺织技术的垄断、降低我国纺织企业的设备采购成本。”

  高勇同时希望华燕公司在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维修性上下大力气,早日批量生产出高质量的涡流纺纱机。

  陕西华燕的涡流纺纺纱机在2014年8月份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后,在市场上也有了用户企业,使用效果较好。在2015年下半年,华燕将按照每个客户的需求,进一步拓展涡流纺纱机的市场应用,但他们也并不急于大量推向市场,该机仍处于谨慎观察阶段。

  日前,航空工业华燕公司历经6年开发研制的大型纺纱设备——喷气涡流纺纱机成功赢得8台96锭销售合同,这是国内纺织行业首次使用国产喷气涡流纺纱设备,标志着中国喷气涡流纺纱核心技术已完全成熟。

  航空工业华燕喷气涡流纺纱机具有自动化、智能化、高效率、纱线品质优等特点,投资少、能耗低、用工少,经济效益突出,可为用户持续创造价值。同时,航空工业华燕针对不一样用户的需求,不断进行改进改型,巩固技术优势,在通用平台上设计96锭加长型等多种机型,为用户更好的提供纺纱技术方案建议和选择,使用户得到满足的定制化需求。

  华燕喷气涡流纺纱机实现首批销售,将极大改善中国喷气涡流纺纱机市场被日本公司长期占领的格局。

  英伦三岛孤悬海外,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而工业革命的到来却给原本被边缘化的英国一个咸鱼翻身的机遇。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将织布效率提高1倍。1764年,织工兼木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将纺纱效率提升15倍。1785年,工程师埃地蒙特•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将工作效率提高了40倍,传统的手工业逐步解体,被机械化大生产所取代。

  而随着纺织业的兴起,对动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仅仅用于矿山抽水的蒸汽机经过改良后被用于纺织业。之后,蒸汽机又被应用于冶金工业、铁路运输、蒸汽船等领域。到1825年,英国已有蒸汽机1.5万台(37.5万马力),到处是机器在轰鸣,到处是机器在转动,到处是机器在奔驰......

  至此英国不仅在纺织业基本摆脱了传统手工业的桎梏,实现机械化,还在交通、冶金等诸多领域实现了机器对人的替代。至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21%。

  当英国人以战争轰开满清王朝国门之时,我们不仅要看到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更要看到为坚船利炮提供支持的工业基础,而这正是19世纪红衫军打遍世界无敌手的物质保障,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基石。

  德国工业化比英国晚了50年。在1830年,德国的工业人口占比仅为不足3%,依旧是一个农业国。

  直到1834年,德意志国家才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至1846年,已有 313家纱厂和75万枚机械纺锭,拥有蒸汽机1139台(2.17万马力)。至1848年,德意志诸国铁路线公里。

  随后,德意志国家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钢铁工业蓬勃而起。至1870年,德国蒸汽机动力达248万马力,煤产量达3400万吨,生铁产量达139万吨,钢产量达17万吨,铁路线公里。

  至此,德国工业一举超越法国,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3.2%,而这也为普鲁士在1871年普法战争中取胜奠定了物质基础。至一战前夕,德国城市化率达到60%,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15.7%,钢产量是英国的2.26倍,发电量是英国的3.2倍,铁路里程达60521公里,是英国的90%,煤炭产量为英国的95%,成为欧洲第一大工业国。

  回溯历史,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徒有战胜国之名,却无有战胜国之实——一战结束后,山东权益被日本攫取;二战后中国外蒙和东北的权益被美国处分给了苏联。这些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工业实力不如人、综合国力不如人,用二战前夕的数据做对比就显而易见了:

  从上述数据能够准确的看出,二战前夕中国的工业实力无比孱弱,有限的工厂大多数纺织工业,而重工业几乎为零,从小到铁钉,大到飞机、坦克、战舰基本依赖进口。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既无力保障国家安全,又无法支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法则下,自然饱受欺凌,即便是中国的国家主权也被列强视为可以随意处分的对象。

  正是因为自1840年以来,因工业实力不如人而备受欺凌的百年国耻,促使以为首的集体对发展重工业有着近乎宗教般的热忱,即便是节衣缩食,忍饥挨饿也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建立强大的国防工业——1949年,中国是一个满目疮痍、贫穷弱后的农业国,1976年,中国成为了拥有齐全工业体系和“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尖端武器装备的世界第六工业国。中国借此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获得了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这些老牌国际强权平等对话的地位。

  随着近几十年来西方大张旗鼓的“去工业化”,以及东亚国家竭尽所能发展工业,使全球出现了“北美——西欧——东亚”三大工业中心,全球政治舞台上,东亚国家开始扮演逐渐重要的角色,国际政治格局也发生了从冷战期间的“两极对抗”,到后冷战时代的“一超多强”,再到如今的“北美——西欧——东亚”三足鼎立时代——各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变迁,说到底还是由工业实力所决定的。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由于农业受制于相对有限的产出,在三个产业中,工业是真正具有强大造血功能的产业,对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稳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经济一落千丈,中国经济异军突起,已然变成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引擎,其根本就在于中国快速地增长的工业实力。德国之所以能取得欧洲的领导权,特别是在欧债危机后,掌握了处分他国国家主权的权力,完成了希特勒也未尽全功的事业,也是源于德国强大的工业实力。

  若没有强大的工业,虽能依靠出售自然资源,可风光一时,但却无法风光一世。

  依靠出售本国资源,阿根廷在20世纪初就是比较富裕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又得益于日本经济崛起,对原材料的大规模需求所孕育的一次大宗商品牛市——铁矿石、石油、大豆的价格飞涨,支撑起了阿根廷的经济繁荣,但随着日本对原材料需求的饱和以及日本“失落的二十年”,阿根廷的经济随之遭受重创,使阿根廷成为全世界唯二的,从发达国家“转型”为发展中国家的笑柄(另一个是南非)。

  巴西对比起阿根廷而言也是难兄难弟,一方面因为资源出口受日本经济发展形势而跌宕起伏;另一方面开放市场化改革,使本国工业受到国外产品的严重冲击,制造业在巴西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由上世纪80年代的29%,萎缩至现在的10%左右,使巴西永远的丧失了搭载工业化末班车的机遇。

  2011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是美国的120%,是德国的346%,是日本的235%。让西方政客更加心惊胆颤的是,2007年的时候中国工业产值才仅仅是美国工业产值的65%。

  相对于美国曾经的三个对手——德国、日本、苏联,三国的工业巅峰实力也就只有美国的70%,美国从来未面对过中国这样的对手——兼具人口庞大、国土广阔、教育发达、工业体系完备、文明底蕴深厚等特点于一身,确切的说,中国的工业潜力远胜于美国!

  随着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慢慢的变多的高科技产品会被做成“白菜价”,中国“发达国家粉碎机”的称谓将实至名归,美国高端制造业的造血能力会日益贫乏。

  如果国人在某些经济学家的忽悠下,搞“去工业化”,全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则完全是自废武功——当年南非的工业不可谓不强,不仅一只脚跨进核门槛,还能生产号角mk2坦克、蜜獾战车、石茶隼、G5等先进装备,但在曼德拉上台后,遵循西方的价值观,自觉或不自觉的“去工业化”,使南非从发达国家沦落为发展中国家。

  而苏联的教训则更为深刻,苏联解体后,原本完备的工业体系支离破碎,在解体后的二十多年里,俄罗斯已从昔日苏联时期的工业帝国,沦落为以出售石油、天然气和苏联时期遗留的家底为生的资源型国家,被誉为“拥有核武的沙特”,即便是乌克兰、叙利亚这种低烈度的冲突,俄罗斯的干涉和介入不仅造成了本国经济的严重内伤,实际干涉、介入能力相较于苏联时期可谓天上地下。

  纵览列强兴衰成败,可谓成于工业化,败于“去工业化”。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希望国人引以为鉴,坚定工业化道路不动摇,发展国有品牌,振兴民族工业!


上一篇:魏桥创业气流纺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实现投产达产 人均劳效提高近3倍
下一篇:【48812】新式喷气织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