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参观者在观看智能机器人演示软笔书法。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经开区一座“黑灯工厂”,智能机械臂正忙着工作。窦瀚洋 王 珏 摄影报道
最近,大语言人工智能模型引发社会热议。其实在此之前,不少行业、领域已感受到人工智能的春江水暖:“聪明”的车、“智慧”的路,这是交通领域的人工智能;辅助医生诊断病情并给出临床建议,这是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黑灯工厂”不见一人,智能机器把控生产全流程,这是制造业的人工智能……
我们的生产生活正因此发生改变。在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下,中国人工智能部分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落地场景逐渐丰富,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大夫,我从昨天到现在肚子疼得厉害。”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一位患者手捂右上腹急匆匆来到镇卫生院,向刘贵平医生讲起病情。
刘贵平像往常一样,把患者症状填到“智医助理”系统,弹出的几个疑似诊断引起了他的注意: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刘贵平用的智医助理,是科大讯飞开发的智能化辅助诊疗系统,能诊断1400种疾病,覆盖5万多种药品,服务全国近400个区县5.6万名基层医生。
看到这些提示,刘贵平意识到,病情并不简单。他按系统提示进一步问诊,并给患者做了腹部超声,发现胆囊结石多发。必须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我们主要结合患者的主诉现病史和既往史开药,剖析病情少,这样容易漏诊、误诊。”刘贵平说,“在基层门诊看病并不是特别容易,这套AI系统是个好参谋,这回多亏了它才没耽误病人治疗。”
“通过医学语义计算、语言理解、知识推理、数据挖掘分析等核心技术打造的智医助理,能为基层医生临床决策提供全科智能辅助,来提升诊疗水平和工作效率。”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智医助理已累计提供辅助诊断超5.6亿次,修正不合理诊断125万次,提示不合理用药4150万次。
智慧交通、无人驾驶也是当下人工智能重要的应用领域。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乘客搭乘的出租车上并无驾驶员,副驾驶位也没有安全员,而是全无人无人驾驶车辆。原来,前不久百度“萝卜快跑”获准在京开展全无人无人驾驶示范应用。
前几天,北京经历了一轮沙尘天气,能见度较低,不过,这对AI“老司机”而言不算得上什么。“凭借摄像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组成的环境感知系统,无人驾驶系统能准确识别驾驶环境,应对复杂路况。”百度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百度“萝卜快跑”已在北京、武汉、重庆3个城市开启全无人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正在全方面推进全无人无人驾驶规模化应用。
在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下,人工智能浪潮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日益渗透日常生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安晖表示,当前,AI与一、二、三产业融合成效初显,正在从医疗、交通、制造等先导产业领域向旅游业、农业等领域拓展;智能金融、智能医疗、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等领域慢慢的变成了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落地的热点应用场景;制造业研发设计、工艺仿真、生产制造、产品检验测试等重点环节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
“从2013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领域,百度10年来从始至终坚持马拉松式的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驱动长期发展。百度ApolloL4级无人驾驶运营测试里程累计已超5000万公里,拥有无人驾驶专利族超4600件,其中高级别无人驾驶专利族数全球第一。”百度相关负责人说。
早在2017年8月,科大讯飞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智医助理”机器人,就与全国考生一道参加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同年11月,成绩公布,智医助理以456分顺利通过笔试测试,超过全国96.3%的考生,至今仍是唯一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测试的AI系统。
AI模型是人工智能赋能产业的基石之一。不一样的行业乃至每家企业、工厂都需要不同的人工智能模型,以往,AI模型高度定制化,生产周期长,成本高。
“规模化、低成本地生产高性能AI模型,已成为AI行业的主要技术壁垒。商汤科技打造‘SenseCoreAI大装置’,实现高性能AI模型的量产,并通过自研软件平台,将AI模型与应用在多种场景下迅速部署。”商汤科技相关负责人说,大装置带动公司AI模型生产在规模、性能、速度等方面持续提升。去年,商汤科学技术研发团队人均生产模型数相较于2021年提高90%。
基于“SenseCoreAI大装置”打造的人工智能模型已应用于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去年,商汤还为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阿尔法·罗密欧F1车队打造了AI智能赛车解决方案,以优化车队的决策过程和比赛策略,助力车队成绩提升。
——产业规模庞大。2022年中国AI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公司数接近4000家,人工智能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论文、专利“家底”越来越厚。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13年至2022年11月,全球累计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4.4万项,中国累计授权量达10.2万项,占41.7%;全球AI领域,中国的高水平论文产出占比从2012年的20.36%增长到2021年的50.71%。
——关键核心技术局部突破,部分关键应用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企业在应用算法、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已取得重要突破,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应用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产品有效落地应用。
商汤科技首席执行官徐立提到一个现象:《时代周刊》杂志曾把一些颠覆性的技术放在封面上,比如1997年的克隆羊、2015年的VR技术,但他们都没能引领时代,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因为实际生产生活中获取这些技术的成本太高。
“技术只有演化为大幅改善生产力的工具,并带来生产要素价格的大幅度降低,才能深刻影响人类生活。中国古代曾有非常高效的提花织机,但由于制造过于复杂,只有宫廷匠人方能不计投入地造出来,并没有普及。直到工业革命时代进一步改良纺纱机,才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徐立说。
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挖掘。安晖认为,目前一些传统行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做改造的需求尚不强烈,应用模式尚待探索,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要加强。
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技术,日益成为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量。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要推进A与垂直行业进一步融合,特别是在工业、金融、交通、医疗等行业,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推动实体经济的智能化转型。
近年来,中国陆续发布《新一代AI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AI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等多个政策文件,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产品落地应用以及探索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提供了重要支持。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科研数据和算力资源等方面有良好基础,亟需进一步加强系统布局和统筹指导,促进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推动资源开放汇聚,提升相关创新能力。
移动互联网企业APUS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李涛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遵循“四步走”路径:助力效率提升、改造现有场景、丰富场景创新、全产业革新。他认为,AI将重塑大部分行业,构建AI平台、形成产业影响力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人工智能需要在更多行业及场景的转化中获得机会。(记者 康 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