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与战争:工业革命的核心

发布时间: 2024-01-02 14:07:29 |   作者: 新闻中心

  这里每天有大量游客参观,因为它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庭院,还有恢宏的工业历史。参观者可以沿着河岸游览,千百年来,水流冲刷旁边的环境,形成了一条约100英尺深的峡谷。纺纱厂现在仍生产布匹,让参观者认识水流怎么样产生力量驱动纺纱机。车间里身穿工作服的导游带你时光倒流,一睹工人的苦难生活。

  这里没有高大的银行、交易所,也没有西装笔挺的经纪人,很长一段时间,纺纱厂采用并不是高大上的蒸汽机技术,而是简陋的水车。

  工人来自附近的村庄、孤儿院。格雷格抛弃了人力,使用湍急水流驱动纺纱机,他和他的同行以极快的速度提高人类古老行业的生产效率,开创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工业时代。

  犹如硅谷一样,在18世纪末,曼彻斯特周边田园诗般的起伏山丘和丰富水流成为那个时代先进工业——棉纺织业的温床。追随格雷格的脚步,曼彻斯特周边35英里的地带布满工厂,乡镇变为城市,成千上万的人从农村进入工厂。

  但伦敦大学教授克拉夫特却认为,假如没有蒸汽机,工业革命还是会发生。1830年前,蒸汽机产生1马力的成本,要远高于水力产生1马力的成本。直到新式涡炉的改良,对煤的利用效率提高,蒸汽机才在产业界显现竞争力。

  在棉纺行业,1820年代的绝大部分工厂的动力来源仍是水力。当时格雷格的创业行为,只是一个偏远山区的个人创业事件。

  他从亲属和朋友那里筹集了3000英镑(相当于今天的50万美金)。这笔资金用不着惊动银行,也不用麻烦交易所,只需动用一点人际关系。格雷格工厂员工有差不多一半是价格低的童工,产品主要销往欧洲、俄罗斯和美国。通过对成本和市场的把控,阔里班克年回报约18%,相当于英国国债的四倍。

  哈佛大学贝克特在他的《棉花帝国》中认为,工业革命故事的核心是:战争资本主义。通过战争资本主义,英国主宰了全球贸易秩序。历史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重商资本主义时代,但“战争资本主义”这个说法更好表达了其野蛮性与暴力性,以及它与欧洲扩张的密切联系。

  贝克特认为,战争资本主义繁荣于战场而非工厂,战争资本主义不是机械化的,而是土地和劳动力密集型的,基于对非洲、美洲、亚洲土地和劳动力的暴力掠夺。通过这一些掠夺,欧洲人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和新知识。奴隶制、殖民控制、军事化贸易和大量土地的攫取,是新型的工业资本主义破土而出的沃土。

  他们的大部分产品将离开英国前往另外的地方,例如用于西非海岸的奴隶贸易,或者卖给欧洲大陆,抑或运到印度、中国换取茶叶。

  他们清楚地知道,正是大英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和力量,赋予了他们远超过法兰克福、加尔各答和里约热内卢的商人和工匠的巨大优势。

  刚开始的时候,格雷格及其同行制作的布料质量,根本没办法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纺纱作坊相提并论。但是,通过贸易保护,他们顽强地生存了下来。然后,在市场的引领下,他们一直在改进技术,很快成为棉花帝国的中心支柱。

  在18世纪,纺织100磅原棉,人工需要5万小时。1790年,凭借有100支纱锭的“骡机”,纺纱工需要1000小时。1795年,在水力纺纱机的帮助国下,英国纺纱工仅需要300小时。1825年后,利用罗伯特的自动“骡机”,时间缩短为135小时。仅仅在30年中,生产力提高了370倍。

  1780年前,印度棉布更便宜,质量更好。但此后,英国制造商崭露头角,开始在欧洲、美洲市场上与印度棉布竞争。1830年后,他们的产品进入印度,并很快打垮了印度本地的制造商。

  从公元前3000年到21世纪,从一块泥板上的债务记录到制霸全球的金融巨兽,资本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本书中,作者站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和“耗散结构”两大理论基础上,阐述了资本是如何积累、如何形成的,又投向了啥地方、塑造过哪些文明和霸权:古希腊时期的虚拟金融概念、十字军东征催生了近代银行系统、殖民贸易让欧洲商队遍布全球、战争资本主义护卫英国重组全球产业分工、金融资本怎么样打造一个个巨型企业、外币结算体系促成全球资本合作、以硅谷为代表的创新资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奇迹……

  但是,资本无限增殖的内在需求及其周期规律又导致人类不断陷入危机:古罗马资本文明的陨落、南宋复杂社会的崩溃、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霸权更迭、全球金融危机频发、穷国和富国间壁垒高筑……在日益成熟的全球化体系中,资本既是建设者,又是毁灭者。

  那么,如何建立起开放的耗散结构体系,破除“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魔咒?本书将帮你揭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逻辑。


上一篇:世界四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就与人物
下一篇:【48812】新式喷气织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