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 2月27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鲁锦织造和砖塑制作展示活动”在中国(鄄城)鲁锦博物馆举行,馆内传来织布机的声音,这声音古老而又单调,但对于前来参观的市民来说却是那样悦耳、动听,更像是一首古朴、遥远的歌谣。
记者了解到,从2月4日至3月14日,2021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以下简称“非遗月”)在全省开展很多类型活动,菏泽各县区组织并且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多角度展现过去5年来非遗创新传承取得的成就。
“哐当,哐当……”一女子端坐在织布机一端的布柱前,双脚在踏板上上下交替,两手轮换着操纵机杼和梭子,双手翻飞,穿梭往复,娴熟的动作如弹钢琴一般美妙。鲁锦传承人刘春英、砖塑传承人谢新建现场展示操作的流程,让人感受家乡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回味难忘的乡情乡愁。
在鲁锦展厅里,织布机前围满了前来观看的老人、年轻人和孩子。孩子们好奇地打量着他们从未见过的织布机,叽叽喳喳地询问着很多问题。刘春英等人坐在老式织布机前穿线、引线,给人呈现出一幅久违的画面。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脍炙人口的唱词,它反映了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点。在小农经济时代,纺花车、织布机是解决人们温暖问题的唯一工具。村子里都种着棉花,家家都有纺花车,女人从小就被母亲教会纺花和织布,这也是乡村女人必备的过日子的本领。
“作为全手工操作的提花家织布,鲁锦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前前后后要经过72道繁杂的工序。其中掏综是鲁锦织造的核心技艺,根据织锦图案的设计的基本要求,将1200根经线分别准确穿过不同位置的四个综片,这是保证织锦图案完美呈现的重要环节。能熟练掌握掏综技艺的只是一少部分织工。”中国(鄄城)鲁锦博物馆馆长路维民介绍,如果把织锦工艺粗略地归纳一下,可以概括为18道主工序:采棉、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染线、浆线、沌线、落线、经线、刷线、做综、掏综、吊机、栓布、备纬、织布、了机。每道主工序里还有很多道子工序,能想象得出,织锦里蕴藏着多少繁杂的劳动,而这也正是鲁锦工艺价值的体现。
路维民和记者说,这是举行的第六次“非遗”展示活动,让参观者感受家乡厚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尤其是通过实物展示,让孩子们对家乡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据悉,2015年开始实施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遗保护的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非遗的意识。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次年二月初二为“非遗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集中组织并且开展非遗展演、展示等活动。山东是全国第一个设立“非遗月”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