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7月已经过了三分二。纺织市场哀鸿遍野,市场情绪低落,纺织厂库存积压较多,压缩原料库存,资金回笼慢成为普遍现象,部分企业面临资金流紧张的危险局面。
据 中国纱线网营销中心总经理韩新珍 介绍,浙江诸暨市场最近进入“众人抢一单但工厂难找”的怪现象。原因是7月淡季,加上外贸订单减少,内需不旺,有外贸订单时,大家就一哄而上争抢,但是所接订单利润空间存在限制,在有限的利润空间下,基本上特别难找到匹配的工厂。
工厂方面出现的现象是,小企业停机停台,待市场恢复再复工。但是像中大规模的公司为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使在目前的行情下,仍然坚持生产,以维持税收和留住员工。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一些企业通过降薪来缩减开支,在库存不减的情况下,企业只能自求多福,勒紧裤腰带度过寒冬。
南通永尚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旭春 说公司坯布车间每天只开一班,多了肯定消化不了。他认为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疫情给产业带来的“霜期”将长久存在。“在叠石桥,外地客户来得少,老客户去得也少。”顾旭春说,如东纺织产业长期背靠叠石桥市场,目前一级市场尚在恢复,下面的证券交易市场、三级市场也都没有完全开动。他断言,“今年新下的订单会很少,90%以上产品将变成库存。”
作为坯布织造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春节后,棉纱价格一直在下跌。以32支普梳纯棉纱为例, 7月20日价格为18590元/吨,较4月初又下跌了600元以上。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蔓延,让纺织企业遭遇当头一击。 更难的是,困境中的企业仍然必须用一定代价,维持必要的体面。
“订单少了,但管理人员的工资要开,计件的工人活儿做得再少要养。” 岔河镇纺织协会秘书长严丽培 说,在这些费用之外还需要注意到,八成纺织企业有贷款,利息也是不小的压力。
顾旭春认为,失去的时间也是无可挽回的代价。 布只是一种普通的生活用品。即使疫情影响减弱,被抑制的消费需求也无法释放, 何况一家公司的产能基本固定。“报复性反弹,在我们这个行业是不存在的。”
长期处于“高库存、低需求、低利润”这“一高二低”状态下,一部分纺织企业也开始“招架不住”, 发出了降薪通知:
不仅如此,据知情人士消息称有 加弹企业将车间操作工工资降500元一个月,这一操作得到了不少企业响应 。
“之前我们找某知名纺织厂拿过5万米缎面雪纺,价格在3.65元,这样的价格和年前相比已经便宜了一些, 但是没有想到最近他们的价格降到了2.9元/米,不过前提是要拿够50万米 。”一位盛泽地区的纺织老板说道。
虽然生厂商以亏本的价格出售库存,从表面上看来是“亏”,但 从长远来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抛货的意义是为了清理库存,资产虽然有所减少,但至少还有进账,资金能滚动起来!
抛货去库存, 表面上看,是损害行业和企业利益的一个市场行为, 但厂家抛货也是被逼无奈,显而易见,该厂为生存,不惜损失成本。
愁上眉端,但甚少抱怨。这是当下绝大多数纺织企业掌舵人的群体表情。这种微妙的心理,源于一种行业共识:疫情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对纺织业构成的全部挑战。
南通恒畅纺织有限公司拥有96台喷气织机和130台剑杆织机,去年坯布销售做了8000多万元,同比基本持平。董事长周正旭说,虽然账面数据过得去,但实际利润极低,库存有所增加,相当于百十台剑杆织机白织了一年。
2019年以来,纺织企业普遍经历了这样的困难期,直接原因主要在于,肇始于前一年的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对行业释放消极影响。“一季度还好,但到了二季度情况就开始变糟,下游需求减少,账期变长。” 南通纬纶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县纺织商会会长冒国平 说,在本应是纺织生产旺季的二季度,淡季提前到来。
县发改委党组成员、工业和信息化局专职副局长袁卫华 表示, 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市场预期,以及原料价格造成的波动,对行业造成的影响客观存在。
周正旭记得,2004年他刚入行时,每吨棉纱的价格为20000元左右。到他接受记者初次采访的2019年中,棉纱价格又跌回了15年前的水平。以40支规格的棉纱为例,正常行情下,那时每吨价格应该在24000元。
原料的波动,深度扰乱了企业的经营决策;在前道原料棉花的价格上, 如东衣源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军 给出了更精细的“波动曲线月份,每吨棉花的价格约为16000元,此后棉花价格经历了罕见的大起大落。
新生力量的冲击,也在增加企业判断市场走势的难度。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近年来国内纺织业重心西移,许多大型纺织企业将生产基地迁往新疆。“当地给出了一系列优惠条件。土地、用工、用电、税收等等方面的优惠力度,是内地不能够比拟的。”袁卫华说。
“以电费为例,如东地区工业用电每度价格为8毛左右,在新疆阿拉尔、伊犁一带,仅需2毛8。”冒国平说,除此之外,当地对企业厂房的租金、增值税的减免,以及对工人保险、产品运费的补贴,都是重要的政策支持。
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是最为基础的生产要素,却也成为令企业越来越头疼的问题。南通建嘉纺织有限公司去年销售做到4000多万元,靠的是厂子里40几名工人的支撑。“工人年龄普遍偏大,不少都是爷爷辈奶奶辈的人。” 总经理黄建国 说。
用工短缺,可以归因于如东的人口老龄化,但在南通世纪天虹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唐雪峰看来,纺织业的“性格”调整亦不可不察。纺织工作相对单调,本地年轻人很少愿意投身这一行,即使外地年轻人前来务工,拿到工资后需要消费,纺织企业散落乡镇,周边配套设施难以提供消费支撑。
企业管理也是制约纺织业脱困一大瓶颈。为节省本金,很多企业主都是“全能选手”。袁卫华说,勤劳,是全民创业时期兴起的纺织工业赋予行业的深刻烙印。用“勤劳”压降成本,一度让如东纺织产品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周正旭说。不断的提高的安全环保监督管理要求,也在考验着纺织企业的管理水平。
马塘镇经济发展局局长洪善俊 时常听到镇上的纺织企业主倒苦水。他认为,站在监管的角度,严格要求并没有错,但崛起于全民创业时期的草根背景,也决定着这个行业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很难简单与过去切割。“企业未必不想提档升级,但是自身矛盾重重。”洪善俊说。
曾经有一群真诚的纺织人出现在你面前,但是你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机会时,你才后悔莫及。
在这里,您可以畅聊国内外纺织新产品的亮点,纤维、纱线、面料、纺机,一切纺织相关的话题随意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