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刻充当“救治奇兵” 家庭医疗救助箱里要放好这些物品

时间: 2023-08-16 23:31:50 |   作者: 喷气纱布织机

产品描述

  日常生活中免不了头疼脑热,通常家里也会自备一些常用药。然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口罩、医用酒精的稀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映射出大部分家庭缺少对口罩、消毒用品等相关医疗物品的储备。

  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契机,倡导全社会形成健康消费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储备包含口罩等在内的医疗救助箱。我们有4亿多家庭,大家都要有救治、自救物品储备的观念和习惯。

  为何国家有关部门要特意鼓励家庭储备医疗救助箱?医疗救助箱通常应包括哪些物品?如何存放?有哪些注意事项?

  “每个人都能在公共卫生防御战线中发挥作用。政府鼓励家庭储备医疗救助箱,旨在引导民众突遇紧急卫生事件或自然灾害时建立应对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关注急救科普知识,科学实施健康自我管理。”5月2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胡滨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储备医疗救助箱,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马建龙认为,较大灾害发生后,以家庭为单位储备必要的医疗救助箱可以为共同生活的亲属的自救、互救和逃生提供物资保障,受灾成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开展自救、互救。

  例如,当地震发生时,被掩埋在坍塌建筑物下方的幸存者很可能在72小时之内得不到任何救助,如何撑过这72个小时至关重要。如果事先备好医疗救助箱,则可极大的提升幸存者获救的概率。即便在日常生活中,医疗救助箱也能帮助共同生活的亲属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解决磕磕碰碰的“小烦恼”。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人们愈发意识到储备诸如家庭急救包等急救医药物品的重要性。在马建龙看来,家庭储备的应急物资是由政府、社会与家庭三方面组成的防灾减灾物资储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科学防范意识一旦推广普及,不仅会给“小家”筑起一道应急屏障,也有一定可能会带动厂商对相关应急物资储备的关注,并把相关应急物资作为企业日常生产的组成部分,为整个国家、社会的卫生防御筑牢“堤坝”。

  “家用医疗救助箱里通常应包括三类物品:应急药具、应急物品和应急工具。”胡滨说。

  “应急药具分为应急药品和相关的医疗用具。”马建龙和记者说,应急药品通常应包含退烧止痛药、抗感冒药、抗腹泻药、老人儿童的止咳化痰药物等常用药,救心丸等急救药,以及根据共同生活的亲属身体健康情况适量储备的处方药。处方药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和储备。

  马建龙提到,相关的医疗用具往往包括:消毒用具,如酒精湿巾、碘伏等,这些医疗用具能够对创口进行初步消毒杀菌;医用材料,如纱布、三角巾、创可贴、绷带,则能够直接进行简单包扎。

  “有老人和儿童的家庭,还可以储备适量医用弹力绷带。”胡滨补充道,火灾、地震等重大灾害事件发生时,老人和儿童可能更易受到伤害。而弹力绷带相较于普通绷带,对创面敷料的固定、限制肢体活动的效果更加好,更利于创伤的愈合。

  应急物品方面,胡滨提到,储备清单上可增加饮水、食物、重要证件及相关信息等。保证饮水供应,应尽可能地选择瓶装水,食物可选择保质期较长的压缩饼干等。重要证件则包括共同生活的亲属的身份信息、需要强调的病史及其他相关治疗信息。

  “应急物品也可根据日常需求自行选择,但总体来说,应以易储存、易携带为主要原则。”胡滨说。

  应急工具方面,除了宁吉喆提倡的口罩等物品之外,胡滨、马建龙还列举了逃生工具、求救联络工具和生存救助工具。同时,可自备厚毛巾,火灾发生时浇水弄湿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浓烟;还可自备雨衣,不仅仅可以遮风挡雨,还能起到夜晚御寒的作用,避免受凉而引起感冒、发烧。

  马建龙说,这些物品基本上可以从商店、药店或线上电商渠道购买到。日前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对原发布的《北京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以下简称《应急储备清单》)内容做了调整、丰富和完善,适当增加了个体防护用品,提出了《应急储备清单》的扩充版,公众可根据该清单自行购买相关物品,丰富家用医疗救助箱。

  医疗救助箱收纳着很多应急物资,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日常生活中可能并不常用。救助箱如何存储?多长时间更换一次?放置在何处?这些都是学问。

  “由于箱内存有药品,我们应将其置于阴凉、干燥处。”马建龙表示,如果药品是单独包装,则可根据保质期定期更换,如非单独包装,药品一旦开封,其有效期将大大缩减,换言之,不到保质期限也应提前更换,否则会影响药效。非一次性用完的液体药品,如碘伏、眼药水等,开封后有效期约为一个月;非单独包装固体药品开封后有效期略长些,但也建议在3—6个月内用完或更换未开封的新药。

  两位专家皆表示,除了药品,口罩、棉签等过滤病毒、消毒杀菌的医用材料,如非单独包装,一经开封也建议在3—6个月内更换一次。因此,医疗救助箱应至少每半年整理、换新一次。还应尽量保证能触手可及,最好是放在床边或屋内显眼处,不建议放在柜子深处、床箱内等位置。

  “不难看出,家用的医疗救助箱与医护人员常用的急救药箱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专业急救药箱往往包括注射器械和一些急救药品,如强心、平喘解痉等药品。事实上,二者最大的不同还是在于使用者的专业性问题。”马建龙强调,医疗救助箱的部分物品实属常用物品,功能多样,可操作性强,但也有一些物品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医疗知识。在没有医生和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看护下,若想科学规范使用这一些物品,公众需要在生活中进行有关科普知识储备。

  哪些物品使用前有必要进行一定培训?胡滨举例,医用弹力绷带包扎时应从肢体远端开始包扎,逐渐向近心端缠绕,包扎时松紧应适度,过松和过紧都不利于伤口愈合。《应急储备清单》提到的灭火器、专业呼吸面罩等也需要日常的专业相关知识积累。

  记者了解到,国家应急管理部官方网站的科普板块中有很多自救互救常识,公众可自行学习。关于专业医疗设施或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也可通过医疗机构或消防网站等正规渠道获取。

QQ